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水泥稳定土层施工方案 施工方法及工艺措施(1)施工方法① 下承层准备a.水泥稳定土基层的下承层表面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符合有关技术法律规范的要求。b.对于底基层进行压实度检查,对于柔性底基层还进行弯沉值测定。一般情况下,每 50 延米为一断面,每个断面至少测两个点(内外双轮间隙各一个点)。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纳补充碾压、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之达到有关法律规范的规定标准。c.底基层或老路面上的低洼和坑洞,认真填补及压实,搓板或辙槽,刮除;松散处,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达到平整密实。d.新完成的底基层,按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实行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可铺筑水泥稳定土基层。e.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如 5~10m)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f.在集料摊铺前下承层表面洒水湿润。② 施工放样在底基层恢复中线。直线段每 15~20m 设一桩,平曲线段每 10~15m 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然后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施工过程中,标桩如有丢失或移动,及时补桩抄平。下载后可任意编辑③ 备料a.料场选择将沿线所有料场的土料,用肉眼鉴别,初步选定一些备用料场。从每个料场取有代表性的土料,送试验室进行原土料及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准备开采使用的料场(同时确定水泥剂量)。b.料场采集如料层上有覆盖土、树木、草皮等杂物,则首先使用推土机将其清除洁净。在采集集料的过程中,在预定采料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不分层开采。避开不合格的土料推入选料堆中。采集如发现土料有明显变化,则及时将有代表性的样品送试验室进行规定的各项试验。c.计算材料用量根据各路段水泥稳定土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路段需要的干燥集料数量。根据料场集料的含水量和所有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根据水泥稳定土基层的厚度和预定的干密度及水泥剂量,计算每一平方米(m2)水泥稳定土需用的水泥用量,并并计算每袋(通常重 50kg)水泥的摊铺面积。d.集料的运输和堆放集料用装载机或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装车时,注意每车的装载数量基本相等。根据各路段需要的集料数量按计算距离卸料。在料场供应的路段范围内,由远到近将集料堆放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