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八、现代文阅读(甲 ) (45 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 6 题。 选择题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 材料一:(图略) 中国划分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丈,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北岭淮水‛这条线,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一直到陕西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带。当时从地理上考虑,秦岭对南北冷热空气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北方冬季的总体气候特点寒冷干燥,平均气温基本处于 10℃至-10℃之间: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与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冬季平均气温保持在0℃以下,且长时间处于-10℃左右:北京、天津、山东、河南、陕西(秦岭以北)等相对较为温暖的省市,其冬季平均气温徘徊于0℃左右:而南方处于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最低气温不低于-5℃,且冬季时间持续较短。 南北供暖线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定的一条线。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由于当年‚能源奇缺‛,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这即为南北供暖线的由来。 材料二:(图片略) 图片选自《人民日报》2013-1-8 材料三: 就人体感受温度来说,湿度因素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相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所溶解的水与其最大限度可溶解水的量的百分比。相对湿度在 40%~70%,人体不会感到有明显的温度改变。但当在温度低于 18℃,相对湿度高于 80%的时候,相对湿度每上升 1个百分点,人体的感受温度则降低 0.2℃。 我国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 40%~80%之间。自山东半岛东部起,往西南经秦岭、川西山地至青藏高原东南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一线之东南,并包括东北山地,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0%,其中的东南沿海、滇南和江南丘陵部分地区、川黔部分地区的相对湿度大于 80%,海南岛琼中及云南河口高达 86%。西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阿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