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课画方形和圆形一、教材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画图”程序,学会了使用“铅笔”“刷子”“橡皮擦”等工具。本课学生继续学习“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积累使用“画图”工具创作图画的经验。本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在绘画造型的基本练习中,提高用“矩形”“圆角矩形”“椭圆”等基本形状表现物体形象的能力。本课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工具的用法,还要能够用学习过的工具组合出基本图形,积累使用“画图”程序绘画的技巧,比如鼠标器准确定位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目标。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普遍对使用“画图”程序来进行绘画感兴趣,但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较薄弱,对计算机操作还不太敢大胆尝试。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画图”程序的信心。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 学会使用“矩形”“圆角矩形”“椭圆”等工具并学会组合简单图形。2. 学会使用 Shift 键画圆和正方形等图形。3. 提升用基本图形表现物体形象的能力。4. 通过教材自学、小组互助等学习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大胆操作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掌握“矩形”、“圆角矩形”和“椭圆”等工具的使用方法。(2)渗透用基本形状观察记忆物体形象的意识。(3)通过绘画造型的基本练习锻炼用“椭圆”“矩形”“圆角矩形”等基本形状表现物体形象的能力,明白鼠标器准确定位的重要性。2. 难点:(1)掌握正方形、圆角矩形和圆的画法。(2)唤起学生的创作欲望,积累绘画技巧和经验。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网络广播系统和多媒体演示的手段,采用“活动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利用教学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可以对比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六、课时安排安排 1 课时。七、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课件、学习素材等。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画图”程序,让我们响亮地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吧。学生看课件回顾:“铅笔”“刷子”“橡皮”。同学们通过翻阅教材自学、小组互助,加上大胆操作,纷纷画出了自己的第选風—幅作品,真是太棒了。教师展示上节课学生的作品,表扬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