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 洞门的作用[1]隧道洞门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隧道洞门可以减少洞口土石方开挖量。洞口段范围内的路堑是根据地质条件以一定坡率开挖的,当隧道埋至较深时,开挖量较大,设置隧道洞门可以起到挡土墙的作用,减少土石方开挖量。(2) 稳定边坡、仰坡。修建洞门可以减小引线路堑的边坡高度,缩小正面仰坡的坡面长度,使边坡及仰坡得以稳定。(3) 引离地表水流。地表水流往往汇合在洞口,如不排除,将会侵害路线,阻碍行车安全。修建洞门可以把水流引入侧沟排走,确保运营安全。(4) 装饰洞口。洞口时隧道唯一外露部分,是隧道的正面外观。修建洞门可以起到装饰作用,特别在城市附近、风景区及旅游区内的隧道更应配合当地的环境,给予艺术处理,进行美化。 2 隧道洞门设计形式[2]根据隧道洞口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洞门形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如下几种:2.1 洞口环框当洞口石质坚硬稳定(I-II级围岩),且地形陡峻无排水要求时,可仅修建洞口环框,以起到加固洞口和减少洞口雨后滴水的作用。20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2 端墙式(一字式)洞门端墙式(一字式)洞门是最常见的洞门。它适用于地形开阔、石质较为稳定(II-III级围岩)的地区,由端墙和洞门顶排水沟组成。端墙的作用是抵抗山体纵向推力及支持洞口正面上的仰坡,保持其稳定。洞门顶排水沟用来将仰坡流下来的地表水汇合后排走。2.3 翼墙式(八字式)洞门当洞口地质较差(IV级及以上围岩),山体纵向推力较大时,可以在端墙式洞门的单侧或双侧设置翼墙。翼墙在正面起到抵抗山体纵向推力,增加洞门的抗滑及抗倾覆能力的作用。两侧面保护路堑边坡,起挡土墙作用。翼墙顶面与仰坡的延长面相一致,其上设置水沟,将洞门顶水沟汇合的地表水引至路堑侧沟内排走。20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4 柱式洞门当地形较陡(IV级围岩),仰坡有下滑的可能性,又受地形或地质条件限制,不能设置翼墙时,可在端墙中部设置 2 个(或 4 个)断面较大的柱墩,以增加端墙的稳定性。柱式洞门比较美观,适用于城市附近、风景区或长大隧道的洞口。2.5 台阶式洞门当洞门位于傍山侧坡地区,洞门一侧边坡较高时,为了提高靠山侧仰坡起坡点,减少仰坡高度,将端墙顶部改为逐级升高的台阶形式,以适应地形的特点,减少洞门圬工及仰坡开挖数量,也能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2.6 斜交式洞门当隧道洞口线路与地面等高线斜交时,为了缩短隧道长度,减少挖方数量,可采纳平行于等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