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租界史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天津租界,是 1860 年至 1945 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订立不平等公约和合同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部区域相继设立的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作为天津人,我们应当理解天津租界的历史。这次我将调查有关天津租界的趣味历史知识。调查人员:周清润调查时间:.11.24调查办法:上网收集材料调查成果:(一)天津租界开辟较早 第二次鸦片战争暴发后,英国首先在中国攫取租界。1860 年 10 月 24 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订立了《北京公约》作为《天津公约》开辟通商口岸等的续增公约。公约第四款规定:“续增公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划一无别。”在这一城下之盟中,天津被增列为通商口岸,该公约虽未规定设立租界,但成为后来英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的根据。 1860 年 12 月 4 日,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向恭亲王奕䜣递交照会,写道“意将津地一区,代国永租”,作为领事官署和商民的住房及栈房之用。随即,他又照会直隶总督恒福,转饬天津地方官府,规定在天津划出英租界。12 月 17 日,清政府允许了英国公使卜鲁斯设立英租界的规定,列强在天津设立的第一种租界——天津英租界开辟。 1861 年春天,法国参赞哥士耆赶往天津实地勘察界定天津法租界的界址。6 月 2 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其订立《天津紫竹林法国租地条款》。天津法租界位于天津城南的紫竹林一带,南接英租界,西近海大道,东和北两面傍海河,面积为 439 亩。 清政府为了显示不歧视美国驻天津领事,在 1862 年或稍后,也故意让美国在天津建立一种专管租界,发给美国领事一份租契。然而,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极力反对租界制度,且当时来华美国商人屈指可数,因此美国在若干年后才对该地作了短暂的行政管理。 1895 年,原先在中国尚未辟有租界的德国也开始动作。在辽东半岛尚未交还中国之时,德国驻华公使绅珂根据本国政府的指令,向总理衙门提交照会,规定在天津开辟专管租界,以扩展德国在本地的商务。同时,德国外交大臣也向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提交“租界节略”,其中声称,“中国通商口岸之友英国租界,或间有法国租界,已数年矣”。“在中国之德商,因无本国租界,未免散居在他国租界内,几作英法寓客,因此德国商务相涉诸人,日夕盼自有本国租界也”。因此,德国“应在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