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构造的实证研究专业金融学学生姓名学号一、选题的背景、研究现状与意义(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国债利率期限构造始终是金融学领域的一种研究重点。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债券时常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金融管制的放开,金融市场的深化,我国国债规模不停扩大,国债的交易品种不停丰富,期限也日趋多样化。国债二级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隐含在国债价格中的利率期限构造的基准作用和市场导向正日益凸现,这对于利率衍生产品的定价至关重要。因此,有效的构造我国国债利率期限构造对我国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定价、投资者从事国债投资以及利率风险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利率期限构造的理论和对应的理论模型。(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类模型:经济理论模型。重要是指均衡模型和无套利模型。均衡模型是在金融产品定价中使用的传统模型,有助于理解经济变量之间的潜在关系。均衡模型以 Cox、Ingersoll 和 Ross(1985)提出的 CIR 模型为代表。无套利模型通过有关债券等资产之间必须满足的无套利条件进行分析,此时观察到的利率水平是输入变量,并且假设短期利率的随机过程,由零息债券到期时价值依次向前推算出每一期的债券价格。这类模型有 Ho-lee Model (1986),Hull and White Model(1990),HJM Model(1992)等。第二类模型:数量模型。 McCulloch(1971)是预计利率期限构造的典型文献,初次 提 出 了 通 过 贴 现 函 数 来 预 计 利 率 期 限 构 造 的 办 法 。 随 即 又 出 现 了McCulloch(1975)提出的三次样条函数,Vasicek 和 Fong(1982)提出的指数样条函数以及 Steeley(1991)提出的三次 B 样条函数等多个办法。 Nelson 和Seigel(1987)提出了一种只有 4 个未知参数的参数化模型。与外国相比,中国利率期限构造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与国债市场的发展几乎同时。庄东辰(1996)和宋淮松(1997)分别运用非线性回归方程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构建出了我国零息国债利率期限构造曲线。陈浪南()初次运用持续复利的到期收益率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构造进行了静态预计。唐齐鸣和高翔()运用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数据对预期理论进行了实证。二、拟研究的重要内容(提纲)和预期目的(一)重要研究内容本论文拟对我国国债的利率期限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