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思路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国家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但是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在于,它能够显示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降低社会交易成本,警示经济主体信用风险,是一项重要的交易工具。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一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和滞后之处,而在网络时代,互联网信用和新型信用模式的兴起,既给传统的信用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让传统的信用体系有了难得的弯道超车的机会。在网络这个“开放、共享、平等、协作、便捷”的平台中,网络信用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互联网时代信用体系的全新机遇“信用”在汉语中具有“诚信”的意思。《左传X8226;宣公十二年》有言:“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在现代社会中,信用作为独立的范畴具有特定的含义。一般来说,信用是指依附在主体之间和商品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信用奠定了商品交易双方自觉自愿的重复交往。信用可以表征狭义的借贷关系,也可以佐证一般的履约能力以及广义的社会道德规范。其中信用的本质特征,是客观性、差异性和扩散性。在时间维度上,信用体系源自社会的分工和协作。社会大生产和大协作的现代经济体制使得交易更多建立在陌生人之间,信用体系可以降低陌生人之间的不信任感,进而促使交易的顺利实现。信用通过对客观交易行为的记录来评定交易主体的信用程度,从而达到降低社会总交易成本,保障经济安全,提高经济效率的目的。因此信用体系也具有褒奖和惩戒的功能。我国的信用体系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为主体。从1992年我国试点建立贷款证制度以来,征信系统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领域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XX—20XX年)的通知》指出,要以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为基础,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第1页共5页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以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为目的,以人为本,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规范。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人们新的生活场域和实践空间,传统的信用体系建设迎来了新的广阔天地。网络拓展了信用信息的来源。以个人信用信息为例,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银行信贷信息和其他非银行信息。其中银行信贷信息包括多少银行开户数量、有银行贷款、是否有逾期、信用卡透支记录等,银行会基于以上个人信用信息生产个人信用报告,作为银行贷款和信用卡审批等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非银行信息包括各种共用事业性收费的缴纳情况、欠税情况、车辆违章信息、司法判决的执行情况等。当前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合作,对拒不执行民事判决的“老赖”进行限制高消费、限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惩戒措施。这些举措虽然也积极发挥了信用的功能,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上述信用措施的局限性愈发明显。例如,传统信用体系的信息来源渠道已无法描画主体真实的信用形象,导致出现信用失真现象。人的网络行为偏好、购物习惯、社会信息等都能反映个人真实的信用情况,但是没有纳入到传统信用评价体系中。在网络时代,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个人进行数据画像,对个体的微观行为进行整合,从而得到更加真实和科学的信用形象。网络丰富了信用的适用场景。信用的价值在于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信用的生命在于真实,传统信用体系的适用场景有限,难以充分发挥信用体系的价值。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的乱象,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网络信用建设的缺失。网络借贷平台的违约率一直居高不下,一方面推高了网络金融的运营成本,加大了借贷者的借贷负担,另一方面也滋生了诸如暴力讨债等社会问题,这种乱象反过来又扼杀了互联网金融应有的活力。打造互联网信用体系,可以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