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寸卅8I0Z(S)1总则 931.1制定目的 931.2适用范围 931.3制定依据 931.4构建原则 932指标体系 942.1指标体系构建 942.2市(州)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 962.3县(市)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 993评估与考核 1013.1指标获取 1013.2指标考核 1013.3指标修正 1023.4督查机制 1024附录 1031DD省城镇化发展实际,统一全省指标体系选取原则、技术路线,凝聚发展共识,构建面向“五大发展理念”的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2)坚持以城市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导向按照新一轮总体规划向“战略性、结构性、政策性、操作性”转变的要求,聚焦城市发展质量和建设水平,指标选取应反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承载力、公共服务配套水平等方面发展要求。(3)坚持刚性约束和弹性引导并举按照新一轮总规要突出“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的要求,指标体系构建既要突出城市发展的底线管控要求,也要以问题、目标为双导向,引领城市解决问题、战略发展。(4)坚持差异化引导结合我省幅原广、城市功能差异大的客观情况,科学制定差异化考核指标;根据市(州)、县(市)两级在事权、城市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分别制定市(州)、县(市)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2DDDD2.1指标体系构建(1)指标分类按照行政等级,分别构建面向市(州)、县(市)两级的两套核心指标体系。根据指标选择要求分为必选指标、自选指标和其他相关指标。必选指标原则上必须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中;自选指标根据地方发展阶段和差异特征,可选择性纳入,不作刚性规定;除必选指标和自选指标外,各地市、县可根据自身特色和规划发展目标增加其他相关指标。根据管控要求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体现城市战略方向,以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利用引导为主,突出总规战略引领作用;约束性指标体现城市发展的底线控制要求,以设施供给和资源管制为主,突出总规刚性管控作用。(2)指标上报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核要求,指标体系包括规划基期年、近期目标年、规划目标年三个上报数据。原则上以一年为周期进行指标监测、体检、上报;原则上以五年为阶段,结合历年监测数据开展实施评估工作,并上报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3)指标责任部门结合各地方实际情况,各规划指标项必须明确责任部门,各指标项的选择、指标值的确定必须在编制城市(县城)总体规划时与责任部门协商沟通,共同确定。2.2市(州)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根据“五大发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