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现状及发展趋势1当前国内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国内休闲农业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的,虽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国内休闲农业已经初具产业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休闲农业分布地区不断拓展。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突破地域局限,从东到西遍布全国各地。据农业部农业休闲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登记的693个休闲农业点中,东部地区占47.5%,中部地区占27.1%,西部地区占25.4%[2]。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国内休闲农业已从大城市逐步向中小城市拓展,从城市近郊向城市远XX县区农村发展福射,从而实现了城乡经济互利共赢。休闲农业产业规模逐年壮大。20XX年,全国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为12000家,年营业收入1200亿元,从业人员仅500万人[3]。而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20XX年全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过8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800万,占农村劳动力的6.9%[4]。休闲农业逐步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壮大区域经济和扩大内需的朝阳产业,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支柱产业。休闲农业产品类型和经营模式丰富多样。2005年以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是以传统农业的观光采摘为主,发展模式比较单一,产业类型不够丰富。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开发休闲农业产品新类型,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由观光旅游阶段发展到农事、民俗体验阶段,消费者参与性日益增强。在经营模式上,国内休闲农业也由原来的单一的农家乐模式发展到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多种模式并行发展阶段。休闲农业品牌效应开始初步凸显。品牌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能否打造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休闲农业品牌是休闲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为了推动国内休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引导休闲农业从业者重视产品的品牌效应,农业部从20XX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评选活动。评选活动面向社会公众第1页共4页展开,评选结果在相关网站公布。此项活动对于增强休闲农业经营者的品牌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具有良好信誉和较高知名度的休闲农业品牌不断涌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前往消费。2当前国内休闲农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整体上看,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态势喜人,成绩斐然,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制约我国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也初步显现,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些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国内休闲农业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国内休闲农业开发基本上是以农民或乡镇企业自主开发建设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彼此之间又缺乏相互协调,从而导致各地开发项目大同小异,经营方式过于单一,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都不强。有些地方在发展休闲农业的时候,贪大求洋,开发的休闲农业产品失去了乡土气息和农业特色,无法提高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从整体上看,国内休闲农业还处于简单仿效和粗放经营的低级阶段,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产品同质化严重。休闲农业从业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不少地方,农民是经营休闲农业的主力军,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从事过经营休闲农业的专门训练,经营活动还停留在简单模仿阶段,休闲农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服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此外,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和资本逐利的本能,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缺乏合作,整个产业出于无序竞争状态,这在增加经营成本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政府扶持休闲农业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休闲农业主要靠市场,但是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特别是与休闲农业发展相配套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税收在内的各项政策优惠都需要政府统筹协调。但是不少地方政府唯gdp是从,热衷于通过招商引资大上快上工业项目,对发展休闲农业缺乏足够重视。在对休闲农业的管理上,往往是政出多头,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使从业者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在资金投入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扶持资金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