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框剪结构办公楼桩筏基础选桩对比与优化摘要: 本文通过对一个框剪结构高层桩筏基础修改计算,对比了不同桩型桩距布置情况下的沉降差异,同时通过桩筏基础的修改计算与优化,对该桩筏基础作了详尽的分析, 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关键词: 桩筏基础;沉降;优化设计1 工程概况某办公楼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总建筑面积61224m2 ,地上 20 层,地下 1 层,南北两侧为大底盘地下室,地下室埋深 6 米左右,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 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0.10g ),建筑场地类别III 类场地。该场地土土层依次为:1. 杂填土2. 粉质粘土夹粉土 3. 粉土 4. 粉细砂 5. 淤泥质粉质粘土 6. 粉砂夹粉土7. 粉质粘土 7.1 粉土 8. 粉砂夹粉土 9. 粉细砂。本工程采用选用(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端持力层选择《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第 8 层土(粉砂夹粉土层)。2 桩间距对沉降的影响拟建建筑为办公楼, 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柱及抗震墙下荷载较大,从技术经济分析,采用预应力管桩+ 承台基础方案,为降低造价得出最经济基础方案,本工程对比了两种桩型方案:方案一:桩径选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建议的桩径 500mm预应力管桩,管桩型号为: PHC-B500 (100 )-51b ,有效桩长 50.00m 。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2100KN,桩间距为 1500 ~1750mm 。采用 Winkler模型计算承台与筏板沉降,典型承台沉降见表 1。方案二:按照新版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 DGJ32-TJ109-2010,结构高度大于60 米的高层建筑宜选用外径不小于 600mm的管桩,选用型号为PHC-AB600 (130 )-51.5b的预应力管桩,有效桩长51.5m ,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2670KN。由于单桩承载力提高,主体范围内桩数由828 根减少到 658 根。桩间距扩大到 1800 ~2100mm,同样采用 Winkler模型计算承台与筏板沉降,典型承台沉降。研究表明:桩数减少,桩 ―土体刚度相应下降,因此,桩筏基础的沉降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石家庄市南郊进行的桩筏基础沉降野外模型试验[1] 表明:减少桩数而增大桩距的模型相对于原模型基础沉降增大了这与文献[2] 的计算结论相吻合。本工程中,桩数少而桩距大的模型的沉降反比原模型的沉降减小了 15% ~20% ,这说明桩间土对荷载的分担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桩筏基础的沉降虽然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但桩间距在10 倍桩径以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