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校本课程《弟子规》《弟子规》故事(一)弟子规 圣人训首孝弟 次谨信【原意】 “弟子 ”原指学生,推而广之,可以是每一个人。按照《弟子规》开篇所述,首先要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姊妹。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故事】孔子讲学孔子讲学图孔子,被世人尊为 “至圣先师 ”、“孔圣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孔子教学生,以《诗》、《书》、《礼》、《易》等儒家典籍为教材;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后人称之为 “六艺 ”。在孔子看来,教学最重要的是授人以礼。具体而言,古代的“礼”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礼、冠礼)。孔子从德行、言语、正事、文学等方面教导学生遵从礼仪。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培养出了很多贤人。【今解】《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开章明义,明确指出撰写该书的目的在于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一个有礼貌的人。《弟子规》故事(二)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原意】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故事】董遇好学东汉末年,汉献帝的侍讲官(负责教皇帝读书的官员)。董遇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对《左传》、《老子》等经典很有研究,被当时的读书人称为儒学大师。董遇小的时候家境并不富裕,经常要参加一些田间劳动,或出门做小买卖。但不管做什么,他随身总是带着一些书,一有空就孜孜不倦地读起来,即使后来做了官,他仍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当时有不少人想拜董遇为师,但董遇就是不肯收徒,他说:“书本是最好的老师,你们只要书读百遍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拜我做老师呢?”精选“为什么要书读百遍呢? ”有人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读了一百遍书,难道还不能理解书中的意义吗?”董遇回答说。“我们哪里会有这么多时间呢?”又有人问。董遇笑着说: “可以利用三余来读呀! ”“三余?什么是三余? ”几个儒生纷纷问道。“冬天,是一年中最空余的时间;夜间,是一天中最空余的时间;阴雨天,是平时最空余的时间。你们只要好好利用这三余,怎么会没有时间读书呢?”儒生们听了无不折服。【今解】对个人而言,如果想成为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