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批判主义”迷误“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批判主义”迷误 自世纪初年陶东风教授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以来,特别是近两年引起了学界的广泛瞩目,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论争异常激烈。至今论争已告一段落,本文无意对这次论争作全面的梳理评述,只是就这次论争中呈现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自己的粗浅理解,以就教于学者方家。 一、文艺学的扩张还是美学(文艺美学)的扩张? “日常生活审美化”论者认为由于社会大转型导致的消费主义的盛行,当今中国(特别是大城市)的日常生活出现了大规模的“感性化”、“虚拟化”、“符号化”即“审美化”现象,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推断,他们主张文艺学应该关注这一时代症候,将文艺学的讨论对象与边界扩展到已然审美化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文艺学的讨论对象上,反对者眼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论者对于“文艺学的越界与扩容,就是要把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所包含的种种文化生活现象甚至包括物质文化的设施,都扩入文艺学的讨论”,而且斩钉截铁地主张 “文艺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主要讨论对象应该是文学事实、文学经验和文学问题,而不是什么城市规划、购物中心、街心花园、超级市场、流行歌曲、广告、时装、环境设计、居室装修、健身房、咖啡厅”。他们都明确反对将文艺学的范围扩张到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地盘上,因为这样一来,极易导致文艺学学科的泛化与自我消解。在他们的理解中,文艺学显然指的是文学学,它所讨论的对象应该是“文学事实、文学经验和文学问题”即文学性,而不是审美性扩张后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理解有一些误读的成分,“日常生活审美化” 论者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文艺学与美学共同扩界的对象,并不仅仅是针对文艺学一家。但他们的误读也不是空穴来风、全无根由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论者常常在文章的标题上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扩界”对举。尽管两个并置的概念并不表明它们之间一定具有必定对等的逻辑关联,但还是给人留下了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画上等号的印象。论者也常常将美学、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文艺学相提并论,在提文艺学扩界的同时也将美学的扩界捎带上或者有意无意地混淆美学与文艺学的概念,模糊二者的区别,也是反对者产生误解的一个原因。更何况,有时 “日常生活审美化”论者确实就明白宣称“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文艺学”扩界的对象,这就更不能说反对者的理解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者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