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无一句人不能道,然未有一篇人易道也”“无一句人不能道,然未有一篇人易道也” 黄天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提起孟浩然,人们一般都想到他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因为其中有“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几句,写得大气磅礴,浩瀚壮阔。据说,后人把这诗挂在岳阳楼上大厅的左边,把杜甫的《登岳阳楼》挂在右边,以后,谁也不敢在厅上题诗了。其实,孟浩然这诗的后面四句并不见佳,他只是向丞相张九龄表达想当官的愿望,所以,从整首诗看,未免有“偏枯”之讥。至于前面被普遍欣赏的几句,确也道出祖国山河的气象,但也许人们没有注意,这孟夫子在赞叹洞庭之美中,又多少夹杂着奉承张九龄气度和唐王朝气象的成分。所以,这诗并非“偏枯”,只是一些人未看透它的“高级红”而已。 不过,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孟浩然确想出仕,但也并非执着。当官不成,他也真放得下,看得开。率性随缘,顺其自然,这样的品性也表现在诗风中。像他的《过故人庄》,写的就是很平常的事:老朋友准备了很普通的饭菜,邀请他到很普通的田家;他看到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那普通的风景;他们很随便地坐在窗前,聊的是普通的家常话。临别时,倒郑重些了,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他主动提出要再来田家看菊花。这“就”字,是靠近、亲近的意思,用得很巧妙,诗人不是说看菊、赏菊,不是刻意地追求什么,只是要趁着高雅的氛围,重来聊天。整首诗写得像一篇散文,流畅而亲切,但又确是一首具有典型性的表现田园风光平和心态的好诗。 不过,我认为最能代表孟浩然诗风的,则是上引的一首短诗《春晓》。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生活在唐代经济比较繁荣、政治也相对稳定的时代。他喜爱游山玩水,在鹿门一带过着田园生活。当然,他也和许多人一样希望得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到一官半职,四十岁时便参加科举考试,却没有中举。后来,被张九龄赏识,也做过一段秘书之类的小官,却又不太如意,便辞职回家,过着散淡的生活了。 在官场上混不出名堂的孟浩然,在诗坛上却名声显赫。杜甫说:“复忆襄阳孟浩然,新诗句句尽堪传。”李白也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当年连最卓越的诗人也都很佩服这位前辈。不过,李白说他“红颜弃冠冕,白首卧松云”,却不是事实。其实,他不是不想当官,而是没有当官的命,倒是他自己说“不才明主弃”才是事实。孟浩然向另一位大诗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