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同年龄阶段的语言学习课堂互动模式浅析不同年龄阶段的语言学习课堂互动模式浅析 摘 要: 课堂互动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课堂互动不能一概而论。本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语言教学方面互动模式讨论,包括形式选择,优缺点及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 课堂互动 语言教学 学生特点 教学启示 一、课堂互动的定义 什么是“课堂互动”?在语言教学中老师如何进行有效“互动”?面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老师应进行怎样的互动模式?这是每一位老师走上讲台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课堂互动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改变师生心理或行为[1]。通过课堂互动,可以有效调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实现教学共振,增强教学效果。 二、语言学习者的分段、各阶段特点及互动模式的选择 语言学习者的特征及其所处环境对语言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言学习机制》一书中,赖特本和斯巴达根据语言学习者的特征及学习状况,将语言学习中的人分为四个阶段:(1)学习第一语言的幼儿;(2)在幼儿园及玩耍中学习第二语言的儿童;(3)在本国参加第二语言课程的青少年;(4)未能接受第二语言教育就移民至第二语言国家的成人[2]。 (一)第一阶段:学习第一语言的幼儿。 根据观察与讨论,第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学习语言时表现出的特征包括:认知能力较弱,但有强烈的使用语言的欲望。在这一阶段,幼儿的语言学习相对自由,有充分的学习和练习时间。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基本没有记忆策略。此时的语言互动主要以父母和幼儿的沟通为主,游戏是进行幼儿语言教育的最佳途径。第一阶段的儿童主要在家庭接受父母的教育,与本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文探讨的课堂互动模式相关性较小,故不加以详述。 (二)第二阶段:在幼儿园及玩耍中学习第二语言的儿童。 第二年龄阶段中,儿童进入幼儿园或其他学习机构,此时他们的第一语言体系已经初步成熟,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开始第二语言学习。在此阶段的第二语言学习中,第一语言起着复杂的作用,同时受第二语言的影响。在此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较第一阶段有显著提升,对语言文化学习初具意识,尽管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浅层,但却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由于第一语言的存在,儿童在生活交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