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与贺仲明先生对话与贺仲明先生对话 贺仲明,1966 年 3 月生,湖南省衡东县人。1985 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后赴湘西地区工作。1999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讨论和批判工作。个人专著有《中国心像——20 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获江苏省 20XX~20XX 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何其芳评传》《真实的尺度》,参著有《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非文学的世纪——20 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讨论》《读书》《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 在 20 世纪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中,中国文学和中国当代作家都经历了内部的分裂和调整。考察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和作家心态,是对社会现实最好的记录,也是对于当代作家最真切的认识。其中的委婉曲折,波澜激荡,可以深化我们对于文化递嬗的认识和思考,也可以窥探到变革时代人们灵魂的真实跃动。贺仲明的文学批判,巧妙地从这一角度入手,展开了对 20 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的考察。 著名文学评论家丁帆这样评价贺仲明:贺仲明在其还不算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已经开始具备了他的学术飞行的能力,这是因为他有了两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素养:首先,经过多年的学术积累,他在知识结构上完成了较为合理的布局,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与思潮的知识储备,为他的理论遴选作出了殷实的铺垫;更为重要的是,他在治学思想与方法上都逐渐形成了自己一个较为稳固的体系,有独立的思考与推断能力,而不为时尚所左右。 贺仲明看到了一个深刻问题:青年作家和学者们否定现实物质精神的总体思想是一致的,但他们表现出的自身文化资源和文化立场却是多种多样的。90年代文坛上作家文化姿态的巨大分歧和明确对立,显示出文化多元化给作家们心灵造成的分裂和嬗变。而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上,作家们的情况也呈现出同样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分化和没落趋势。一方面,许多作家依旧坚持他们的探究和进展之路。但同样,许多作家也正被时代文化所淹没、所吞噬。现实物质文化的影响,正使许多青年作家逐步放弃自己的独立精神姿态,沦为商业文化的附庸,而昔日的牵系,则使许多中老年作家难以清醒理智地面对现实,对现实的反感正促动着他们的怀旧之情。先锋作家和寻根作家们全线溃退,或改弦易辙,由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