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两个世界的鲜亮对比两个世界的鲜亮对比 吴晓煜 去年 4 月底,我在《北京晚报》(20XX 年 4 月 22 日)上,见到文化学者吴心海先生的大作《臧克家诗作?炭鬼?其实源于散文》。对于《炭鬼》一诗,我是了解的。该诗收录在臧克家的第一部诗集《烙印》中,《烙印》一书我有收藏。据吴心海先生讨论考证,诗作《炭鬼》源于散文《炭鬼的世界》。吴先生“查阅时代文艺出版社 20XX 年 12 月出版的《臧克家全集》,发现散文部分并未收录此文”。他“把这个消息告诉臧克家的女儿臧小平”,“认定这是她父亲的一篇佚文”。我赞同吴心海先生的看法,由于他的发现,使我们能够见到臧克家的一篇重要的煤矿散文。因此要感谢吴心海先生的艰苦工作与贡献! 《炭鬼的世界》一文是吴心海先生在 1931 年 1 月 7 日《大公报》(天津版)“小公园”副刊上发现的。由于是篇佚文,篇幅不长,现把吴心海先生的整理稿,转录于此,以飨读者: 这样短的假期,本不想离开学校,不过大多数同学归家的骚动,使我感到一走为快;故乡怕去,为了友情,我来到了这炭鬼的世界——博山。 下车在晚上,天是一团黑;脚踏在地上觉到软软的,一种细微的气息刺激着不大习惯的嗅觉。 次日早晨,发现了满身黑土,像吸铁上的细屑,仰头望望天,浮动着一层黑色的雾,像薄薄的轻纱,遮去了太阳的光亮微笑的面容;低头看看地,黑土给它作成了一条厚软的外衣,一直展到视线以外,人们走在上面,和苍蝇爬在墨盒的锦子上一样。路狭长得几乎成了一条线,擦肩摩踵往来的多半是些臭汗满身的黑脸鬼。他们天天从早晨第一次鸡鸣到西山退去了太阳,几乎饭都不暇吃,舍命把炭块装上小车,从炭井里运到车站;但他们没曾想过这炭给车载到哪儿去。 摩天高的烟筒指给人们,那儿地下有个独立的世界。里面妖洞一般,有些黑鬼在蠕动着,他们的工作,便是和炭块对命,天天可以拿到五六毛钱。有时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火从石上灼起,水从地下涌出,不值钱的性命,便断送在这里边。听说他们进这个黑洞之先,还在生死的文书上印着情愿的指印,他们看来并不怕死,在酒醉的当儿常把侣伴的不幸当作谈话。死,在他们眼里是不轻易的,万一碰到十三分上,老婆孩子还可以拿几十块恤金,过几天□□日子。 这个世界里的人,呼吸在黑气里,活在黑暗命运的掌握中,连梦都是黑色。 同时我想到了几日前置身的那个世界,有光亮到滑倒苍蝇的桐油公路,在上的奔驰的有威風凛凛的汽车和油头粉面的花男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