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微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如何能把思想品德教育艺术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德智相长呢?笔者认为,这就要把握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抓住立足点,采纳合理的方法,促成德育渗透。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增强语文的德育功能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机械地紧跟“形势”,过于空泛,没有能准确、充分地反映和满足社会进展的要求和中学生成长的需求,使教育内容严重滞后。而现代中学生的思想活跃、观念新、信息灵,这都迫切要求课程内容多色彩、大容量。新的语文教材从现代学生教育出发,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几百篇。其中,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极好教材。作为语文老师,要教好语文,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作用,就得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寻找语文教材与中学生德育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使二者融为一体。用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语文的德育功能。 二、运用课改理念与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 1、在教育形式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教育形式的单调和封闭,影响了中学语文德育的渗透。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老师为准,语文课堂上老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老师的神圣专职,回答问题成了学生的必尽义务。这种课堂教育形式,控制了学生的思维进展,学生的思想意识总拘泥于传统的固定框架。现代中学生生活在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中,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与社会各方面进行着广泛的接触,思想观念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假如德育仅局限于课堂教育,势必难以适应中学生多角度的视野和全方位的思维。因此,在教育形式上应仔细讨论中学生的特点和规律,实行中学生喜闻乐见和生动活泼的方式。一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想开放。老师应该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观点,即便是错误的,也允许其充分地暴露出来,然后再加以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