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乌梅丸的组方配伍特点与慢性肝病的治疗 乌梅丸配伍特点乌梅丸的组方配伍特点与慢性肝病的治疗 乌梅丸配伍特点 摘要:通过分析《伤寒论》厥阴病篇的条文,得出厥阴病的病机是寒热夹杂、上热下寒;厥阴病主方是乌梅丸;乌梅丸的组方配伍特点是:辛酸温为主,佐以苦甘,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刚柔共济,有收有发,攻补兼施,体用同调,和水火而顺阴阳。比较慢性肝病与厥阴病的临床表现及病机,二者有相通之处,认为乌梅丸可以用于指导慢性肝病的治疗。 关键词:乌梅丸;厥阴病;慢性肝病;病机;配伍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XX)04-0859-02 目前慢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纷繁复杂,无定法,无定方,疗效也差强人意 。笔者温习经典著作《伤寒论》中厥阴病篇条文,比较分析慢性肝病与厥阴病的临床表现及病机,发现二者有很多共通之处,认为作为厥阴病主方的乌梅丸可用于指导慢性肝病的治疗,为慢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多一种思路。 1 厥阴病的基本病机与主方 《伤寒论》第 326 条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可以看出,厥阴病提纲症状纷繁,以下一一分析症状,明辨病机。 首先应明确厥阴的概念和本质。清•吴谦《医宗金鉴》认为:“厥阴者,阴尽阳生之脏”。即厥阴是三阴之尽,阴极阳生。既然阴尽阳生,那么厥阴就是顺接阴阳的地方。厥阴肝木胎于肾水而孕育心火,下为水,上为火,一脏而具水火之性,故容易寒热夹杂,就如《诸病源候论》所言:“阴阳各趋其极,阳并于上则上热,阴并与下则下冷”。 以下再分析条文症状。消渴之症,因水寒逼木,挟相火上灼肺胃之津而致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气上撞心,类似奔豚,而奔豚之发均由肝气逆冲所致,故气上撞心是肝气上逆之象;加上心中疼热,乃一派木火上炎、肝气横逆之征。《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指出,“土位之下,风气承之”,即肝木一盛,犯土在所难免。肝火犯胃,胃火消食,故饥,但脾受木克,又不欲食。食则吐蛔乃肝木犯土、上热下寒典型之象。清•柯琴《伤寒来苏集》曰“虫为风化”之论未免牵强,但蛔性多动,与风气相通,且蛔喜温厌冷,可见张仲景是借当时常见的蛔虫病比拟肝木犯土、上热下寒的病机;而一旦进食,一因蛔虫闻食臭而上,二因食物下压蛔虫至阴寒之地而蛔虫不受阴寒,所以吐蛔;本已下寒,脾又受木克,若犯“虚虚”之戒而“下之”,则出现“利不止”。 厥阴病提纲还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