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语习得的认知语言学观二语习得的认知语言学观 【摘 要】本文简介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了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能力(如记忆和注意)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本文旨在探究影响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从而促进二语习得讨论的进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记忆;注意 引言 认知语言学主要是在认知科学的理论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这一术语首先出现于 1971 年,用来指真正讨论大脑的语言(Lamb,1998:381),其与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联系紧密。认知语言学诞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直至 80-90 年代取得较大进展。1989 年由德国语言学家勒内·德尔文(Rene Dirven)组织的在德国的杜伊斯堡(Duisburg)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正式确立。此次大会宣布于 1990 年发行《认知语言学》刊物,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ICLA),并出版认知语言学讨论的系列专著。 1.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理论产生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概念和意义来自人们对世界及 自 身 的 认 知 , 而 人 类 的 认 知 来 源 于 无 休 止 的 对 环 境 自 身 的 体 验 。Lakoff&Johnson(1980)首先提出了体验哲学的概念,认为客观世界是人们体验和认识的对象。认知是人们对现实和自身体验的理性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感知与体验的过程。 1.1 基本理论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概念隐喻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等。 大 多 数 人 将 隐 喻 作 为 一 种 语 言 修 辞 手 段 , 而 与 思 维 和 行 为 无 关 。Lakoff&Johnson(1980)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而且其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维和行为中。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的,因此,人类思维的方式、体验和行为也是隐喻的。他们指出隐喻和转喻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区别,隐喻是两个相互没有交集的域之间的映射,而转喻为同一域内的映射。 Bencini&Goldberg(20XX)提出了与动词中心论相对的构式中心论,即一个句子是以构式为中心,而动词只部分影响意义。构式中心论可以弥补动词中心论的缺陷,解释了众多动词中心论无法解释得语言现象。 1.2 讨论方法 认知语言学采纳观察、调研、记录和比较等方法对实际的语料进行分析,然后再得出结论。虽然这种讨论方法并非完美,其全面性和可靠性有时也会受到质疑,但相对于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派的内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