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的小说艺术特点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的小说艺术特点 内容摘要:身处 20 世纪的萧红是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从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明显的写作特点:运用儿童视角,将小说散文化,思考国民性,关注小人物命运。 关键词:萧红 《呼兰河传》 艺术特点 萧红,身逢乱世,几经波折,走完了她短暂的 31 年的人生历程,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篇章,的确当得起“30 年代文学洛神”这个美誉。《呼兰河传》是广为赞扬的作品,也最能反映萧红的小说艺术特点。 一.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就是以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孩子的不经世俗影响的眼光来观察与透视生活,发掘出成人因为受到道德伦理的限制而难以体察或忽略的生存景观。创作主体主要以符合儿童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指导思想来选择材料与组织写作,以另一种叙事方式来审视和表现世界。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以一个四五岁的孩童的视角来展开叙事的,写了呼兰这个小城的风土人情,包括东二街上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这样特别的景象,放河灯、跳大神、野台子戏等民间习俗以及诸如卖豆芽菜的王寡妇、漏粉工、拉磨工、小团圆媳妇等一系列卑微的小人物。因为叙述者的年龄特征,所以文中有许多儿童式的充满天真和稚气的描写,如: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同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同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同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同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同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同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同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①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同时,小说的视角又是不完全的儿童视角,因为它时常带有成人的影子,有一个隐含的成人叙述者。因为作者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回溯往事的,她会以成人的推断来审视童年的故事,许多的评判标准再也不局限于曾经那个懵懂少年,而带入了许多社会所给予的属于成年世界的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体现在萧红的选材并不局限在儿童眼中有趣的事情,尤其是小说开篇的一些关于人情的描述,这些并不是一个孩子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