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VIP免费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_第1页
1/15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_第2页
2/15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_第3页
3/15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有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2、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① 哲理为虚: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前二句写登楼所见万里之广阔景象,使人视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是实写。后二句突出变化,表现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站得更高的生活哲理,是虚写。实中存虚,虚实结合,读来意趣盎然。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又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