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强调:“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1]但是,一直以来,国内许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仍以“一分两率(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的传统评价模式为主,但这些统计指标不能反映出学生成绩的提高程度。2013 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也指出,“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2]用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来评价教育教学的质量,缺乏科学性、客观性与公平性。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和方法,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增值评价能够充分发挥评价激励功能,是传统评价的一个有益补充。在教育实践中恰当运用增值评价法来评价学校、老师和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介绍了增值评价的内涵、发展现状、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实际数据进行增值分析,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实际使用增值评价分析的应用实例,以期通过理论阐述和应用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相关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系统地了解和应用增值评价方法。一、增值评价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1.增值评价的内涵增值评价以现代教育评价创始人拉尔夫・W•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状况来评价学校或教师的绩效。它包含两个重要的理念:一是增值理念,依照学生在学校学习上获得的进步来衡量绩效,解决因生源差异而导致的评价不公的问题;二是净影响理念,即排除学校以外因素影响,获得“纯粹”的学校效能。根据不同学者的观点,对增值评价的涵义,大致有两类不同理解:一是“成绩说”,即接受一定时间的教育之后学生学业成绩增进的幅度;二是“全面说”,即接受一定阶段教育以后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进步的幅2度[3]72。根据增值评价的应用范围进行划分,目前的研究与实践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学校效能增值评价;二是教师增值评价;三是学生增值评价。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注重的不只是最终的教育结果,更加关注起点和过程,使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而是通过测定学生的进步情况,改进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增值评价以学校教育活动对学生预期成绩的增值为教育评价标准,用来判断教师、学校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是一种发展性的学校评价和教师评价[4]103。增值评价具有重起点、关注过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