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 】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桩基质量事故分析及防治措施桩基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诸多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往往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及工期,严重的甚至须推倒整幢建筑物。笔者认为造成桩基质量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l) 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2) 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3) 成桩中断事故,如钻孔灌注桩塌孔、 卡钻; 4) 灌注桩成桩质量, 包括沉渣超厚、混凝土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5) 断桩,灌注砼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 6) 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7) 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当桩基发生事故后,若处理不及时,将给工程留下隐患。为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笔者总结历年来处理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一、桩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 处理前应具备的条件 1)事故性质和范围清楚;2) 目的要明确,应有预定处理方案; 3) 参加的人意见基本一致,并确定处理方案;4) 设计人员认可签字。 (二) 事故处理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tips 】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 1.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方法可靠。 2.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 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 1.桩成孔后,应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岩石强度、沉渣厚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数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及时分析解决,建设单位代表签字认可后,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以后提出复查等要求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2.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上有争议,必须提出意见;然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 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方式的影响。 (五) 选用最佳处理方案。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但对方案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二、桩基事故的常用处理方法常用方法有接桩、补桩、补强、扩大承台( 粱) 、改变施工方法、修改设计方案等。下面结合事故发生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