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病害1、化学农药在环境中释放所造成的3R问题 :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2、植物保护的方针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3、致病性 :是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发病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寄生性 ------ 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和水分的能力称为寄生性。4、植物病害 :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生物、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 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至死亡。病害三角 :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病害四角 :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人类干扰5、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类型定义分类1.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具体又可分为褪绿、 黄化、花叶、红叶、脉明等类型。2.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坏死最常见的就是病斑,其它有叶枯、茎枯、穿孔、疮痂、溃疡等类型。3.腐烂植物细胞和组织发生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 幼嫩和多肉的组织易发生。腐烂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猝倒及立枯也是腐烂的类型。4.萎蔫植物由于失水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 有生理性和病理性萎蔫。生理性萎蔫―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时过强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暂时缺水,若及时供水,则植物可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植物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供水不足所出现的凋萎现象,如黄萎、枯萎和青枯等。这种凋萎大多不能恢复,导致植株死亡。5.畸形因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如矮缩、矮化、叶片皱缩、卷叶、蕨叶、瘤肿、丛枝或发根、徒长及变叶等。6、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病征类型定义1. 霉状物在植物病部形成的各种毛绒状霉层。2. 粉状物植物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3. 锈状物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2 4. 粒状物植物病部产生的颗粒状物。5. 脓状物植物病部在湿度较大时产生胶粘状、似露珠的白色或黄色脓状物,即菌脓,干燥后形成薄膜或胶粒。是细菌病害特有的病征。7、真菌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物类群。它所引起的植物病害最多。菌丝成丛或交织成团的丝状体称为菌丝体。真菌的吸器:真菌的吸器是菌丝的变态,它是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机构。吸器形状各异,如白锈菌的吸器为小球状,霜霉菌为丝状,白粉菌为掌状,锈菌为指状。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