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植物分类学2、课程英文名称: Plant Taxonomy 3、课程编码: 011194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草业科学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汉)9、学时:总学时 48 (理论课学时 28,实验课学时 20 )10 、学分: 3.0 学分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了解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一般特征,掌握被子植物分类及鉴定的基本方法,掌握重要科、属的基本特征,识别常见的代表植物和经济植物,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描述、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 :植物分类学的产生、目的和任务,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历史,现代植物分类学的进展概况,植物分类的等级单位,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植物分类学的产生、目的和任务;掌握植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植物学分类的方法。教学重点: 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植物分类的等级单位,植物界的基本类群。第一章藻类植物教学内容 :低等植物特征;藻类植物的特征,形态,繁殖方式,分布;蓝藻门(原核生物),裸藻门,绿藻门,金藻门,甲藻门,红藻门,褐藻门;藻类植物细胞的演化,植物体的演化,繁殖方式的演化,生活史的演化;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理解藻类植物的的发生与演化;掌握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藻类植物重要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教学重点: 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蓝藻门、绿藻门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等。教学难点: 藻类植物的发生与演化第二章菌类植物教学内容 :菌类植物的特征, 形态,繁殖方式,分布;细菌门(原核生物),粘菌门,真菌门;菌类植物植物体的演化,繁殖方式的演化,生活史的演化;菌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菌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理解菌类植物的的发生与演化;掌握菌类植物的一般特征,菌类植物重要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教学重点:菌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真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