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的教学设计韩国福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第四节内容,本章在介绍了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后,进一步学习了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探究了小灯泡的电阻,利用以上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本节课采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力图使学生在自己不能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情况下,利用课件掌握高、低压触电,以及有关雷电的知识,了解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安全用电的意识。为下一章《电功率》的学习奠定基础。二 设计思路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图片, 播放视频,师生互动活动来组织教学, 多用动画、PPT课件融于德育教育中,创设情境,力求真实而富于启发性,让学生真正感知和体验,有助于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1)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2)了解通路、短路和断路。( 3)知道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4)了解触电类型及触电急救的简单方法,并注意防雷。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短路的危害。( 2)在观察家庭电路的过程中,归纳出家庭电路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验现象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完成一份描述准确、过程科学的实验方案。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青海省大通县黄家寨镇中心学校八年级(四)班的学生;( 2)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喜欢交流;( 3)学生已经知道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并学习了欧姆定律,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但对于家庭电路的组成了解的不是很多,尤其是两种类型的触电及防雷知识掌握的很少。( 4)学生虽然喜欢动手,学习积极性很高,但科学性、可操作性都不是很强,有时甚至会损坏仪器,甚至造成伤害。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情境激趣策略: 通过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短路造成的危害,进一步认识短路与断路,接着播放雷电的产生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雷电的产生,接下来演示高、 低压四种触电类型,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以课件解决问题为主教学策略:通过观察,引发学生提出生活中要注意如何防雷,怎样防止两类触电,以及家庭电路的组成,及用试电笔测火线和零线。通过假设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