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充满生机的烂漫之花充满生机的烂漫之花 伟明又有新著问世,嘱我为之作序。我们既是同学又是文友,以文沟通自在情理之中,便欣然答应了。 伟明勤于写作,尤其长于写散文,是我省散文作家。前几年,曾拜读过他的散文集《绿色遥看》,颇有所感,写了一篇评论《文学与人生的亮丽色彩》,发表在《创作评谭》20XX 年第 3 期。当时曾谈到对伟明散文的基本印象:我感到他并不是作为一个纯粹的作家写作,而是作为新闻工作者所进行的文学写作,他的散文以新闻性即真实为其素朴底色,以富有个性的情感、情性、情趣以及思想的丰富色彩融汇交织,构成其文体类型与风格各异的五彩篇章。从这部散文随笔新著《秋花漫放》中的作品来看,显然延续了这种基本写作风格。 记得曾有智者比方说,诗歌如舞蹈,散文如散步。舞蹈未必人人会跳,散步却自由随性,不必有太多讲究,因而几乎人人都会。然而即便是散步,也会因各人的性情、步法不同而大异其趣。去年参加全国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评选,分在散文杂文组,集中读了一批散文作品,再联系平常的阅读感悟,我感到在当代散文界,因作者的职业身份不同,其散文写作的题材旨趣、审美取向和风格特色便有很大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散文类型。大而言之我以为有这样几类:一是“学者散文”,如季羡林、余秋雨、南帆等人的散文。这类作者多是著名学者,知识丰富学养深厚,思想深刻富于智慧,他们的散文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理性沉思,以思想智慧见长,引人思考启人心智。二是“作家散文”,如贾平凹、韩少功等人的散文。这类作者或是诗人,或是小说家,他们具有丰厚的艺术修养,富于才情和艺术想象,习惯于用审美的眼光打量事物发现其审美意义。他们的散文注重审美意象与意境的制造,往往以审美情趣取胜,意蕴深厚意味悠长。还有一类也许可称为“记者散文”,作者的职业身份是记者,或者原是记者出身,他们往往以记者的敏感,从平凡的人物事件中发现不平凡的生活意义,从而将新闻事件转化为文学题材,成为文学性的书写表达。他们的散文通常富有生活气息,极具生活质感,具有新闻性与审美性的双重特性与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意义。此外或许还有“杂家散文”之类,且不多论。 伟明的散文无疑属于“记者散文”,这不仅因为他的职业身份是记者,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报社工作,其艺术思维与写作方式都明显表现出其职业化特点;而且他还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观念,并且这种文学观念也明显与其职业经历相关。他称自己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