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凌叔华小说中的女童形象的悲剧意义凌叔华小说中的女童形象的悲剧意义 内容摘要:凌叔华作为“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出现的第一批女性作家和同时期的许多女作家一样,善于捕捉儿童和妇女生活和心理变化进行描写。但是不同于其他女作家的是:她的小说中许多篇幅着眼于女童形象做深化的分析。凌叔华不仅描写女童们天真的本性,更能够站在她们角度去描写她们生活的困境,她们的心理变化,并为这类女童形象进展为未来的新闺秀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女性儿童悲剧心理描写 在新文学初期,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不下数十位,凌叔华是其中之一。她以三本薄薄的小说集《花之寺》、《女人》和《小哥儿俩》,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沈从文先生曾经说过:“女作家中,有一个使人不容易忘却的名字,有两本使人无从忘却的书,是叔华女士的《花之寺》同《女人》”。…目前对凌叔华的评论多从女性文学的角度出发,但是凌叔华在描写儿童尤其是女性儿童方面也颇有成就。 五四时期有许多女性作家都尝试过写儿童,其中冰心描写儿童的部分常常被学术界提起。可是冰心笔下的女童大都是幸福的,她们甚至是和男童没有任何区别的。冰心笔下的儿童永远都是幸福纯净的代名词。女童的童年生活在冰心的笔下代表着超越性别限制、超越社会俗规的率性而行。这点显然是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的,其中涉及更多的是冰心自身的生命体验。而同时期女作家凌叔华笔下的女性儿童就截然不同。她们出生于封建大家庭,她们从出生就知道自己和家族中的男孩子有所不同,就看惯了妻妾间因为有没有生儿子所产生地位的悬殊,佣人们有时候也会对她们忽略,总嫌她们的问题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虽然她们衣食无忧,可是高门内的生活总会带给她们点点的忧伤。本文试对其小说中的女性儿童形象给予分析,揭示女童形象的悲剧意义。 一、地位卑微的女性儿童 小说《八月节》中的风儿出生就是个顶宁静的孩子。她的妈妈是爸爸的妾,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没有给家里添一个男孩。她是妈妈的第四个女儿,在她出生的时候,妈妈含着泪对女佣说并不想告诉任何一个人她又生了一个女儿。她信任自己命不好。风儿在自己很小的时候从妈妈与五娘的谈话中,“已经很觉得明白什么是‘命’的意思了。”她在自己大家庭中,从小就看到三娘仗着自己有儿子在各种事情上占尽便宜。在八月节的时候,凤儿同自己的姐妹珍儿玩做月饼的游戏,可是三娘的丫环秋菊看不顺眼,借着五哥的幌子,弄坏了她们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