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机制探究 摘要:京津冀三地比较优势明显,实施经济金融一体化进展的潜力巨大,但目前与国内发达地区比较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完善的区域一体化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强有力的区域性协调机构和调节基金等。因此,应着重从组建京津冀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进展的权威性协调机构、法律法规、进展规划、产业政策、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进展基金制度、搞好协作沟通、建立常设的信息管理机构、区域资源补偿制度等方面寻求解决办法。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协调机制 京津冀三地比较优势明显,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实施经济金融一体化进展的潜力巨大,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例如在港口、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等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无序竞争,使得协同合作、区域整合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建立和实施新的协调机制来突破目前面临的瓶颈。 一、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京津冀已经在交通设施、产业调整、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上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经济方面 1.京津竞争态势难以形成合力效应。以往京津冀区域合作的主要内容仅限于京冀和津冀之间,京津合作进展较为缓慢,导致京津在辐射功能的发挥方面与区域经济进展的现实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作为京津冀区域的两大核心城市,京津虽然有较强的产业基础,但由于长期各自为政、缺乏合作,不仅区域内产业链断裂,产业配套能力低、产业联系松散,没有形成紧密的协作分工关系,而且存在着区域内的无序竞争,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受到局限。 2.诸侯经济制约区域经济—体化。多年来,京滓冀各地虽不乏合作和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愿望,但各地方在实施区域经济合作中,往往多从本地方利益考虑问题,长期实行贸易保护、市场分割、自成体系的封闭政策,导致区域内生产建设中的重复布局和工业结构趋同,形成某种程度的“大而全”,“小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而全”诸侯经济。 3.区域间要素流动阻力比较大。整个地区城镇等级结构不合理,缺乏中间层次的城市,特别是小城镇进展水平较低。城际之间是一种线性联系,尚未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由于地区间经济协调成本很高,导致周边区域接受辐射弱,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相互间流动和利用效率比较低。 4.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突出表现在区域性水资源短缺、水系被破坏、湿地减少、海水污染、赤潮频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