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唯才是举的意思 【拼音】:wéi cái shì jǔ 【解释】: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只有有才能的人,才任用推举。 【成语接龙】:唯才是举→举一反三→三思而行→行不副言→言简意该→改行迁善→善颂善祷→道在屎溺→溺心灭质→质非文是→是是非非→非常之谋→谋谟帷幄 【近义词】:唯才是用、任人唯贤、举贤任能、知人善任 【反义词】:人唯亲任、 【出处】: 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今选举不采职政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宜弃彼朽劳,唯才是举。《北史·高允传》 【成语典故】:三国时期,曹操讲求“唯才是举”,哪怕“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的网罗,即使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当今社会里,有如此识见和气度的领导,也不多见。当时,在许都,可以设想,是一个多么人才济济的兴旺局面就以文学来说,我们所讲的建安时期文学的繁荣景象,大部分作家都在曹氏父子周围。至于那些政治上、军事上的谋士,则更是曹营中的骨干力量。 官渡之战,是决定曹操能不能立足于天下的最大考验不消灭这个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的劲敌,曹操一天不得安生,连觉都睡不踏实的。而且,袁绍手下的谋士,像许攸沮授、审配、郭图,也都是一流的“智囊”。因此,曹、袁之战,也是一场谋士之战,结果,由于袁绍“多疑而寡决”,手下谋士又分帮结派,纷争倾轧,可以打赢的仗,也打输了。而曹操之胜,应该说,很大程度获益于他的这些谋士的高超对策。 官渡之战,久攻不下的时候,曹操也动摇过的,因为几无隔宿之粮,干脆不如撤兵算了。他同荀彧商量,这位谋士给曹操写了封信,信内建议:“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以弱战强,正如狡兔和鸷鹰搏斗,只有一口气不停地拖着叼住它的鹰向前奔走,愈到最后时刻,愈不能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劲,坚持到底,才是胜利。哪怕稍一迟疑,全盘皆输,必定会成为鸷鹰的一顿美餐了。官渡大捷以后,他给皇帝上表,给荀彧请功。 曹操在这份《请增封荀彧表》中说道:“昔袁绍作逆连兵官渡。时众寡粮单,图欲还许,尚书令荀彧,深建宜住之便,远恢进讨之略,起发臣心,革易愚虑,坚营固守徼其军实;遂摧扑大寇,济危以安。”他还设想,“向使臣退军官渡,绍必鼓行而前,敌人怀利以自百,臣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