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商业本质在于是否能够产生利润:不能只讲高速进展商业本质在于是否能够产生利润:不能只讲高速进展 王旭 底层设计决定高速进展 20XX 年和 20XX 年,园钉进入高速进展期,市场规模接近 15 倍以上的增长,同时用户数据量也达到近 20 倍以上的增长,基本实现了原有的设计初衷。在政策面对于垂直行业持续负面影响的背景下,园钉能够逆势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与其底层的逻辑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创业最初的底层设计对于项目的冷启动以及抗周期、抗政策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业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项目?这个项目应该有怎样的内核?这些问题在创业初期能够保证项目稳定地持续进展。 园钉之所以可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进展,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园钉在用户入口的底层设计上与原有产品决然不同。 首先,传统 APP 依托 2B 和 2G 资源通过集中式进校安装,驱动老师使用,最终的使用效果很难达到预期。而园钉从一开始就在用户使用门槛上实行开放式的用户入口设计,以“班级”为单位,校长在整个项目的增长过程中成为非必要条件,这样的模式大大降低了 BD(商务拓展)在市场上的推广门槛。 其次,将产品生态建立在微信生态里,主要是想继承老师原有的微信群 、QQ 群的使用习惯,便于用户迁移。 建立开放式的用户入口,无需学校提供任何初始化数据,不需要任何 APP手机注册环节,从而达到依托老师这个群体就可以自然增长的方式,建立老师群体 C2C 的传播模式。 第二,之前的校园 APP 在第一阶段追求的主要 KPI 为用户安装量,追求“大”是很多互联网项目的第一步。而园钉在初期就将用户使用作为首选的考核 KPI,也就是说,园钉追求的是“有人用”而不是“有人装” 。 园钉使用了大量 OCR 技术来降低老师们的使用门槛,90%以上的功能老师们只需要拍张照片就可以使用,只要会使用微信朋友圈的老师都可以快速使用园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钉。 园钉以一线老师为主要服务对象,在业务场景中,从老师角度出发,构建了匹配老师原有使用习惯的业务流程,从而提高老师的使用频次。 第三,园钉要解决老师在微信群使用时的不足之处,从而让老师快速从微信群迁移到园钉。 微信群的社交场景有些老师并不喜爱,因此,园钉在校内板块强调的是老师的工具属性,在园钉体系内不做任何社交场景。家长之间的横向沟通是老师们最大的苦恼,园钉解决了节点之间的横向社交问题。 微信群信息流混乱问题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