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国有企业岗位廉洁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探析国有企业岗位廉洁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探析 摘 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通过引入现代管理科学,对企业客观存在的岗位廉洁风险进行识别,在此,笔者试从廉洁风险影响因素、廉洁风险特性分析、建立原则、建立的路径和保障等方面探讨防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管理。 关键词:国有企业 防范 管理 国有企业岗位廉洁风险是指国企员工受利益驱动,在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等岗位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最大限度地猎取自身利益的同时做出损害企业的行动,发生不廉洁行为并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可以简单理解为实施岗位权力的主体可能产生或发生滥用岗位权力谋取私利的可能性。 企业岗位廉洁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是把风险管理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引入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实践,其本质上是解决“风险在哪里”和“如何防范风险”两个问题,使企业岗位权力法律规范正确行使,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把廉洁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通过防范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实现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标准化、流程化,深化推动企业惩防体系建设。 1.国有企业岗位廉洁风险产生的原因 1.1 思想认识薄弱。思想认识的薄弱是构成廉洁风险的首要因素。在当前新形势下,一些不良思想仍影响、甚至腐蚀着岗位从业人员,从而不断诱发种种廉洁风险。社会和其他个人财宝增长,对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领导干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于是想以权谋私、以岗谋私,用权捞钱。这种内外因素构成的利益诱惑,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 1.2 岗位职责不明。一是有的岗位职责不清楚、操作要求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的岗位自由裁量权过大,规定又过于原则,不作为、乱作为也时常导致发生违法违纪现象。二是由于企业员工岗位轮岗周期长,容易与相关利益人和组织建立感情,产生“关系”,滋生腐败,存在较大的职责风险。三是不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导致队伍建设产生廉洁漏洞。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3 内部管理缺失。一些领域和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缺,一些制度和机制的内容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未根据改革进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及时制定和有效实施各项制度;以及在权力的制衡、机制的约束、程序的法律规范、监督的力度、制度的执行力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不足。 1.4 外部环境影响。外部环境风险主要是指管理、服务对象和业务往来中可能对工作人员利益诱惑或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