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J7 型提速道岔日常维护、病害整治及故障处理 第 1 章 绪论 世界各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史是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同步推进的。随着铁路运输客货运量猛增,高速、重载、重轨以及大号码道岔的采用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追踪运行间隔的缩短,必须以轨道交通各类相关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信号设备作为指挥行车和确保安全的基础保障和关键设施,对其运用的稳定性和安全的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道岔及其转换锁闭装置作为铁路线路联结和分歧的重要设备,成为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和干线实施大面积提速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近年来,我国道岔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正在向与线路等强、等速、等寿命,实现机械化养路,减少维修并与国际接轨发展。转换设备与新型道岔以及新的行车条件相适应,逐步实现高安全、高可靠、长寿命、无维修、少维护。由此,ZYJ-7 型电液转辙机、SH6 转换锁闭器和钩型分动外锁装置等新的道岔转换设备应运而生。 1.1 ZY(J)系列电液转辙机发展历史及应用 面对列车高速、重载的发展趋势,为提高转辙机承受应力、转换锁闭力,将机械传动向电动、液压传动转变,实现少维修、易维修的目标,我国自1968年起,与德国同时开始研制电动液压转辙机,70年代先后研制出Ⅰ、Ⅱ、Ⅲ型三代样机。1985年根据部文通知要求,北京局太原厂和通号公司西安信号工厂研制出速动型、普通型及大功率型即ZY1至ZY3 型样机, 1986年通过技术鉴 定。88年相继在天津枢纽改造、大秦线西段工程等上道使用。在前期基础上,1990年~1991年研制出了体积、重量小的ZY4 至ZY6 型电动液压转辙机,在北京局、成都局大面积推广。1994年,ZY4型交流电动液压转辙机在我国第一条准高速线广深线全面采用,之后又相继应用于京九、北京西客站改造、大秦线第二期等重点工程。1995年~1996年,为满足部“八五”电务技术装备政策,太原电务器材厂立项研制了ZYJ7 型长寿命电动液压转辙机。1997年通过部技术鉴定,被指定为唯一的为提速道岔配套的国产转辙机,在各期提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北京局各干线的正线提速道岔全面采用了该型电液转辙机。 1.2 提速道岔外锁闭装置作用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道岔按其锁闭方式,分为内锁闭和外锁闭。以 ZD6 为代表的内锁闭是转辙机先进行内部锁闭,外部经杆件固定道岔位置,实质为间接锁闭。以 ZYJ7为代表的外锁闭是道岔转换到规定位置后,通过本身所依附的锁闭装置,直接把尖轨与基本轨或芯轨与翼轨密贴夹紧和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