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60 分) 1.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显著特色。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的介绍,正确的是(C) A.西周后期开始出现牛耕 B.秦汉时期修筑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C.犁壁出现在汉朝 D.耕耙耱技术形成于北宋时期 2.《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D) A.合作经营 B.集体劳作 C.重农抑商 D.自给自足 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B) A.灌溉 B.冶铁 C.纺织 D.制瓷 4.“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B) A.周王 B.贵族 C.平民 D.奴隶 5.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B) A.小农经济解体 B.商品交易活跃 C.人口大量流亡 D.重农政策被废除 6.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在下列出土文物中,可以推断中国丝织技术出现的最早时间的文物是(B) A.记载祭祀蚕神内容的甲骨 B.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存中的绢片和丝带 C.出土的商代遗物中的玉蚕 D.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蝉衣 7.下面这张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D)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8.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D) A.农战结合 B.对外开放 C.重商 D.海禁 9.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B)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把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作为国家的象征,可知体现的是国家与农业的关系,故 B 项正确。 10.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C)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依旧圈占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故选C 项。 1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