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2012 年 08 月 06 日14:04 来 源 : 《 当 代 经 济 》 2012 年 第 1 期 上作 者 : 温 建 民字 号打 印纠 错分 享推 荐浏览量 108近年来,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上升,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民企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融资问题,融资现状不容乐观,使得民企普遍缺乏发展资金,错失很多发展机会,甚至导致相当数量民企的失败。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一、民营企业融资的内涵资金在本质上代表实物资源的即期或远期的使用权利。资金对包括中小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取得资金,企业必须进行融资活动。融资活动是企业内部资金需求不断形成和被满足的过程。民营企业融资是指民营企业组织吸收内外部闲散资金,使之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企业融资实际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二、目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1、直接融资渠道堵塞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体系中,直接融资渠道尚不健全,企业进入股票主板市场一直受到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在沪、深两个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过程中,部分效益不佳的国有企业能得到包装上市的优先权,而资信程度较高、业绩显着的民营企业却难以获得上市融资的机会。另外,适应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需要的小资本市场还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十分成功的民营企业要想利用资本市场融资都非常困难。另一方面,虽然二板市场为成长型的中小民营企业带来上市的机遇,但是创业板高成长性的市场定位,使它不可能为众多的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管理当局为控制风险,对拟上市企业的资格审查非常严格,加上上市需要支付高昂的法律、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费用,都将使二板市场的融资成本高于银行借款成本,甚至高于主板市场的融资成本,也使很多民营企业无法从二板市场上融资。2、银行贷款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民营企业属于非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存在差异,造成银行、企业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很多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不够重视,采取歧视性政策,长期把民营企业排除在贷款对象之外,导致国家的扶持政策未能得到落实。近年来,虽然国家政策对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型企业有所兼顾,但民营企业仍感觉贷款困难。用简单的数据来说明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