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土保持监测布局1 水土保持监测布局1.1 监测目标与任务通过对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成因、流失量、流失强度、动态变化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效益等进行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工程各区水土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效果,协助建设单位落实好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掌握项目水土流失和防护效果,及时发现隐患,提出对策建议。提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和公众监督基础信息,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1.2 监测范围及分区1.2.1 监测范围依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GB 50433-201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应包括项目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含租赁土地)以及其他使用与管辖区域。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现场监测踏勘结果,确定工程监测范围。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分区详见表2-1。表 2-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统计表序 号分 区工 程 占 地 类 型 及 面 积 ( hm2 )备 注小 计占 地 类 型1 2 3 小 计1.2.2 监测分区及水土流失特点根据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防治分区,结合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点,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划分。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分区情况见表2-2。表 1-1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分区及水土流失特点1 水土保持监测布局序号防治分区主要特点水土流失因素水土保持防治重点1 2 3 1.3 监测重点及布局1.3.1 水土保持监测布局及其实施组织情况如我公司承担了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在接受任务后我公司将组织技术人员成立监测小组对现场进行了踏勘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然后根据有关规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写完成监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监测实施方案》)。本监测实施方案首先确定项目的监测范围为防治责任范围,后划分监测分区,最终确定本项目布设的水土保持监测点个数。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监测时段划分为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施工期:监测委托后应对各监测点进行一次全面的监测,以了解当前的水土流失状况。施工期间,主体工程建设进度、 水土流失影响因子、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至少每3 个月监测记录 1 次。如遇台风暴雨等情况应及时加测,台风暴雨过后1 周内应完成水土保持设施损毁、水土流失危害等内容监测。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1 周内完成监测。自然恢复期:①水土流失量监测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