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正在改变城市的物质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已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潮流。国际电联 ITU 于 2005 年 11 月在互联网基础上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IBM 2008 年 11 月提出智慧地球战略,受到业界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经济三十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以及近期城市化和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难以克服的瓶颈问题,需要跨越式地提高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需要创新性地引入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智慧城市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本文结合最近一年来在智慧城市试点方案、智慧城市论坛和联盟的筹备工作中所作的思考,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提出浅见,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智慧城市与智能产业 智慧城市的概念很宽泛,对此有很多理解。它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IBM 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把“智慧城市”定义为这样一个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其四大特征是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和协同运作。这个定义是比较好的,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现实情况和 IBM 的战略比较吻合。相比之下,中国是一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二十年内“发展、管理、社会、生活”仍然是中国城市化的主题,在定义中应该涵盖进来。 从技术上理解,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把智慧城市定义为: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为目标,以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为基础,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感知、认知、学习、成长、创新、决策、调控能力和行为意识的一种全新形态的城市。 这种城市以信息、知识和脑力资源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从而跨越式地提高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形成低碳城市生态圈,构建城市发展的新形态,使整个城市像一个有智慧的人那样,具有较为完善的感知、认知、学习、成长、创新、决策、调控能力和行为意识,使绝大多数市民都能享受到智慧城市的服务和应用。 学术界对于智慧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底层、顶层和用户层三个方面:底层主要侧重于感知和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