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作文讲评 思维火花 1 关于“自己” 的几层含义 第一种,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我” ,也就是公众的我; 第二种,别人知道而自己尚未认识到的“我” — — 疏漏的我; 第三种,自己认识而别人并不知道的“我” — — 隐私的我; 第四种,别人和自己都还没有认识到的“我” ,即潜在的我。 2 认识自己的深层意义 “认识自己” 不仅旨在防止人类过度骄傲,也在于使我们了解自己的价值何在。 — — 西塞罗 3 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1 )孔子曰:容人之过,见贤思齐。只有善于检讨自己的人,才真正了解自己。 (2 )庄子在《人间世》篇中教给我们一种认识自己的能力,总结成两个字,叫做” 心斋” ,就是用心的斋戒去真正反躬内省。 认识自己 离自己越近的东西,往往看得越不真切。自己,这个看似熟悉的名词,便常会因其几乎为零的距离而让我们手足无措。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自己的认识似乎也往往来自于对他人的映射、借鉴。然而,这种借鉴不该是盲目的,更不该是一种依赖。因为,拿别人当镜子,白痴或许也可以把自己照成天才。在这里,清醒的头脑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究竟是为了什么,缺少什么,想要什么?这一个个问题,恰恰道出了清醒的头脑所应该做的事情。之所以有时仍会迷失自我,那也只是因为我们正在膨胀的欲望在作怪罢了,因为金钱,因为权势而无法自拔。欲望总是会给我们造成某种假象,使原本清醒的你不知不觉中陷入自己设下的圈套。所以,敢于面对,敢于放弃,激流勇退的做法会让我们避免接踵而来的麻烦。而这些,正是认识自己要达到的目标。 地球上的万物事实上都有认识自己的本能。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它们往往都表现在对环境的适应性上。所以,鱼儿不会因陆地的热闹繁华而跃出平静的水面,骆驼不会因沙漠的荒凉寂寞而迁至热带雨林,猎豹也不会因草原的干旱、食物短缺而闯入茂密的丛林。由此看来,认识自己就要求我们懂得如何使自己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但是,对环境的适应,并不代表过分地受到环境的束缚。认识自己,恰恰会让我们摆脱束缚,拓宽我们人生的道路。它会帮助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正确地评估个人的价值。比如,一张百元大钞,在你蹂躏它,践踏它之后,请问:你是否还认为它仍具有百元的价值?答案是肯定的,即使它已变得肮脏、破旧。所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认识自己便是一种应变能力,一种因自信而带来的坚持。然后,才有了鲁迅的弃医从文,有了马克思由做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