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绪论 内容提要: 全球定位系统的产生、发展及前景和GPS 的应用。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子午卫星系统的原理及其局限性。 美国政府的GPS 政策和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美国政府的GPS 政策有关的部分——SA政策,AS 政策,GPS 现代化的有关政策;与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关的内容——GLONASS、Galileo 以及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进展等。 习题: 1、“Transit 系统是一个连续、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子午卫星系统(Transit)中没有采用频分、码分、时分等多路接收技术。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只能接收一个卫星信号,这就意味着子午卫星星座中所含的卫星数不能太多。为防止在高纬度地区的视场中同时出现两颗子午卫星从而造成信号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子午卫星星座中的卫星一般不超过 6 颗,从而使中低纬度地区两次卫星通过的平均间隔达 1.5h 左右。由于各卫星轨道面进动的大小和方向不一,最终造成各轨道面之间的间隔疏密不一。相邻轨道面过密时会导致两颗卫星同时进入用户视场,造成信号相互干扰,此时控制中心不得不暂时关闭一颗卫星使其停止工作。轨道面过疏时用户的等待时间有可能长达 8~10h。导航定位的不连续性使子午卫星系统无法称为一种独立的导航定位系统,而只能成为一种辅助系统。(《GPS 测量与数据处理》,P3) 2、名词解释:多普勒计数 答::若接收机产生一个频率为0f 的本振信号,并与接收到的频率为Rf 的卫星信号混频,然后将差频信号0()Rff在时间段12[ ,]t t 上积分,则积分值210()tRtNff dt,N 称为多普勒计数。 3、试对 GLONASS、Galileo 与 GPS 的卫星星座分布情况进行比较。 答:GLONASS 由 24 颗工作卫星组成卫星星座。24 颗卫星平均分布在三个轨道倾角为 64.82 的轨道平面上。相邻轨道面的升交点赤经之差为120 。每个轨道面上平均分布8 颗卫星。卫星在几乎为圆形的轨道上飞行(0.01e )。卫星的平均高度为19390lm ,运行周期为11h 15min 44s。 Galileo 的整个卫星星座将由30 颗卫星组成(27 颗工作卫星加上3 颗在轨的备用卫星)。这些卫星将均匀地分布在三个倾角为56 的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上均分布有9 颗工作卫星和1颗备用卫星。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23616km,运行周期为14h 4min,地面跟踪的重复时间为10 天。 GPS 的空间卫星星座由24 颗卫星组成,其中包括3 颗备用卫星。卫星分布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