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发展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 周 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西周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即史书上盛传的周公“ 制礼作乐 ”,代表作品是 六代舞 和 六小舞 。 2 、从周代开始,雅乐体系确立了 诗 、 舞 、 乐 “三位一体”的格局,并且使得“文意昭德、武以象功”的 文舞 、 武舞 两大乐舞的分类得以完成。 3、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 风 、 雅 、 颂 三部分。 4、春秋战国时期舞蹈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各类民间舞蹈十分兴盛 ,出现了最早的审美风格 楚舞 ,其是一种以拧身出胯的曲线美为特征的舞蹈形态,其中女性舞者具备有轻盈、飘逸、柔曼审美特征。 5、 汉 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集大成时期,其舞蹈具有 技艺结合 、 技艺并重 的特点, 盘鼓舞 就是这类舞蹈中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舞蹈。 6、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舞蹈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分类方法。如按舞蹈风格、特点区分的 健舞 、 软舞 类;具有严谨、统一结构的 歌舞大曲 故事情节的 歌舞戏 等 等 。 7 、唐代舞蹈主 要 的发展趋 势 分为 继承了前代传统舞蹈 、以国名地名族名为乐部或舞蹈名称的乐舞 和唐代新作 8 、从唐以后 ,古人 对 所 有以脚 踏 地 为节、手 袖 相 连 、载 歌载 舞的 群众性自娱型歌舞 的统称 均 为“ 踏歌 ”。 9 、唐代刻 画 仙 女形象的著 名代表作 《霓裳羽衣》 是道 家 “羽 化 登 仙 ”之 宗 教 思 想 的形象美化 。 1 0 、宋 代城 市 固 定表演场 所 瓦舍 、 勾栏 的建 立,为艺人 提 供 了谋 生 和传授 技 艺的场所 ,促 进 了各 种表演技 艺的吸 收 和融 合 。 1 1 、元 代民 间 娱 乐、欣 赏 的主 要 艺术形式是 杂剧,而 明 代的戏 曲也 同 样 盛行 。另 外 明 代著 名乐律 学 家 、数 学 家 、历 学 家 朱载堉 ,首 创 “舞学 ”,编 制拟 古舞谱 ,在中国舞蹈发展历 程 中熠 熠 生 辉 。 二、名词 解 释 1 、百 戏 : “百 戏 ”原 又 称 “角 抵 ”,是一种集杂 技 、武术、幻 术、滑 稽 表演、舞蹈、音 乐、乐器演奏 等 多 种技 艺为一体的综 合 表演形式,由 于 包 括 了许 多 不 同 的表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