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 、 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2、 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3、 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启发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 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 “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 三个泥水匠带 来 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 ?我们现 在所 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 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 将 拥 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2 让 我 们 一 起 来 聆 听 哲 学 大 师 冯 友 兰 先 生 的 教 诲 吧 。 二 、 作 者 介 绍 1、 冯 友 兰 ( 1895-1990), 字 芝 生 , 河 南 人 , 著 名 的 哲 学 家 、 哲 学 史 家 、 教育 家 。 1915 年 入 北 京 大 学 文 科 中 国 哲 学 系 , 1919 年 赴 美 留 学 , 获 哲 学 博 士 学 位 ,回 国 后 任 中 州 大 学 、 中 山 大 学 、 燕 京 大 学 、 清 华 大 学 哲 学 教 授 。 抗 战 期 间 , 任 西南 联 合 大 学 哲 学 系 教 授 兼 文 学 院 院 长 。 1947 年 任 清 华 大 学 校 务 会 议 主 席 。 1952年 任 北 京 大 学 哲 学 系 教 授 , 30 年 代 初 出 版 两 卷 本 《 中 国 哲 学 史 》, 建 国 后 著 有 《 中国 哲 学 史 新 编 》 等 , 论 著 编 为 《 三 松 堂 全 集 》。 三 、 初 读 课 文 请 同 学 朗 读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