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形成性考核实施细则 一、形成性考核的方式与要求 1. 考核目的 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表现如参加教学活动、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考核手段 形成性考核在初期采用纸质形成性考核册。但是随着网络化考试改革的进程,以后可能采取网络考核的手段。为了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四次形成性考核作业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侧面。各级电大教师需协同合作,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 3.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采取计分作业形式。 4. 形成性考核各形式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按百分制计分,每次形考任务也按照百分制计分。形考任务共4次, 每次按要求和内容分别取定评分比重(见下表)。 5.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任务与要求 序 次 章 节 形 式 布 置 时间 提交 时间 权 重 1 第一 至 第七 章 小 组 讨 论 报 告 第 3 周 第 8 周 末 20% 2 第一 至 第七 章 阶 段性测 验 第 6 周 第 8 周 末 25% 3 第八 至 第十 五 章 实践 报 告 第 10 周 第 16 周 末 30% 4 第八 至 第十 五 章 阶 段性测 验 第 13 周 第 16 周 末 25% 二、形成性考核四次任务的具体内容: 1.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平时作业 1 说 明 : 第一 次作业是“ 第二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 ” 教学结 束 之 后要布 置的形成性考核。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次小组讨论。在了解“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这门课的中心就在于分析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这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围绕性别、家庭、社区、组织、社会政策(五个中选取一个即可)等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展开小组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小组成员面对面进行,也可以依托网络进行。 要求:讨论前要明确讨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讨论过程要有记录,每组形成一份讨论报告,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给出客观公正的成绩。 小组讨论报告: 家庭环境可以理解成为家庭氛围,其具体分析指的是对家庭软、硬环境的分析。家庭软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氛围,它诉诸于人的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