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课稿 单 长 印 2013 年 9 月 24 日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课稿 一、说教材 ㈠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动物的行为有其遗传基础,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繁殖后代是十分重要的。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类。本节教材在讲述这方面内容时没有像以往教材那样对动物的攻击、防御、贮食和繁殖等行为进行罗列,而是通过“资料分析”、“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等活动,倡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形成的机理,理解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学会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2)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 ( 3)明确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及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异。 ( 4)认识人类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 1)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文字、影像资料)的能力。 (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 1)树立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信心。 ( 2)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自身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3)建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对动物行为的划分不能绝对化。 ( 4)懂得生存的法则:通过不断的学习去适应新的环境,免遭淘汰。 ㈢教学重点: ( 1)学会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2)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 ( 3)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㈣教学难点 ( 1)学会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2)使学生懂得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性。 ( 3)探究动物行为成因的实验及其组织教学。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导入可以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宠物观察日记》入手,结合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动物行为的概念,区别动物的先天性和学习行为;也可以通过录像片、VCD 展示教师搜集和整理的有关动物行为音像资料,引入课题。本节主要采用设置情景法,课件演示法,资料分析法,探究实验法,分析比较法,讨论交流法。 三、说学法 采用讨论法,探究实验法,思考法,资料分析法。重视对学生的探究方法的指导,注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严谨的科学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想象的魅力是无穷的。下面就请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任凭你的思绪遨游在蓝天白云、青山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