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国教育史》王天一绪论1779 年[德] 《教育制度之历史研究》(曼格尔斯道尔夫)1921 年[英]《西方教育史》(博伊德金合著)1906 年[美]《教育史课本》(孟禄)1920 年[美]《教育史纲》(克伯莱)1917 年[苏联]《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克鲁普斯卡娅)一、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情况主要成绩有以下几方面:(1)外国教育史学科中国化方面的成果;(2)通史、专题史、国别史、断代史、思想史多元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3)在史料建设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二、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本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评价和分析国外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总结各国发展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揭示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规律,并且预测教育发展的趋向,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借鉴。本学科特点:(1)通史:包含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现代教育史。(2)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并重:各个阶段都是这两条线索。(3)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多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介绍,力图在讲课的过程中挖掘各国在发展教育方面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还要涉及到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教育的发展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三、本课程的学习要求1.注意史和论的结合:即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具体的教育史实和史料,也要学会对它们进行全面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2.处理好批判和继承的关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抛弃其中消极、不合理的因素,继承其中进步的、合理的部分。3.注意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联系: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当时的教育实践有着一定的联系。4.注意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的关系:对中外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进行比较,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发现其规律性。四、参考书目[1] 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1、2、3、4 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2]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3] 戴本博等编:《外国教育史》(上、中、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4]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1-6 卷),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9-1994 年版。[5] 华东师大教育系、浙江大学教育系选编:《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2[6] 任 钟 印 主 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