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达斡尔族中学校本教材 悠久灿烂的达斡尔 第一册《历史类》 2 目录 一、族源民族识别 二、早期地域分布 三、历史传说 四、历代建制机构 五、民族区域自治 六、兵制、战事 七、历史事件 八、城镇 驿站 3 一、族源民族识别 达斡尔 民族名称,对于“达斡尔”这一固有的自称,在清代以来的汉文史志和文献类书籍中,由于音译用字互异,有过诸多写法:达呼尔、达呼儿、达呼里、达胡里、达胡尔、达瑚尔、达瑚里、达古尔、达虎里、打虎儿、打虎尔、打虎力、达乌尔、达乌里、等。满族史料也有三种写法,以汉文可音译为达霍尔、达高尔、达库尔。历代中国汉文史乘和文献,在记载我国北方民族族称、部族名号、地名时,多有省略其词末颤音 R 而用短尾译写形式的实例。史书上记载古代契丹族的大贺氏,曾是契丹族的一个强大部族,拥有雄兵四万三千人。大贺氏即大贺部,而其全称则是“大贺尔”部。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最初的部族之号成为民族名称的整合是不鲜 4 见的。随着时代的推移,“大贺尔”和“达呼尔”的H 辅音脱落后变音为“达斡尔”现在的“达斡尔”这个民族名称便是古代契丹族的“大贺尔”部族名称的保留和延续。 达斡尔族族源 自清代以来,达斡尔族起源于古代哪一民族的问题,引起了官方和史学界的关注综观官方的调查和志乘,以及中外学者的论著,大都认为达斡尔族为契丹后裔。乾隆年间,钦定《辽金元三史语解》时,将《辽史》上的契丹族的强大部族大贺氏改为“达呼尔”,无证民大贺部族有着渊源关系,大贺一称的完整称呼应是“达呼尔”。在《关于达呼尔的民族成分识别问题》一文中记述,清朝于光绪六年,曾派官员调查达斡尔族人的族源,其结论为契丹后裔。光绪二十九年修订的《辽史纽带本末》一 5 书记云:“唐武德初,其君达呼尔(原作大贺氏)”。认为当代的达斡尔族硬仗这呼尔错失后裔。修于宣统元年的《呼兰府志》记载:“达呼尔,本契丹种,辽亡徙黑龙江北境。”宣统二年,黑龙江省官方也曾派员进行西布特哈地区种族调查后,在其所撰的《近世达呼尔和索伦史稿》中公布的答案是:“达呼尔系辽国皇族后裔。天祚之时,迁至黑龙江北格尔必齐河一带居住。”成书于中华民国初期的《瑷珲县志》、《黑龙江志稿》、《黑水先民传》、《呼伦贝尔志略》等,都将达斡尔族记载为契丹之后裔。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发表于《新亚细亚》十一卷的《契丹源流说略》一文认为,“故从民俗学上研究,契丹人与达瑚尔人同族,亦无扦隔不入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