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 第一部分 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的目标: • 方便性(用户的观点):提供良好的、一致的用户接口,弥补硬件系统的类型和数量差别 • 有效性(资源管理的观点):管理和分配硬件、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 可扩充性(开放的观点):硬件的类型和规模、操作系统本身的功能和管理策略、多个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操作 • 开放性: 实现应用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的要求 作用和层次模型; 1. OS 是用户使用系统硬件、软件的接口 2. OS 是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的管理者。 3. OS 是扩展机(extended machine)/虚拟机(virtual machine) 。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 无操作系统时代 2. 单道批处理系统(simple batch processing) 3. 多道批处理系统(multiprogramming system) 4. 分时系统(time-sharing system) 5. 实时系统(real-time system) 6. 多处理操作系统(Multi-processor OS) 7. 网络操作系统(NOS, Network OS) 8. 分布式操作系统(Distributed OS) 9. 嵌入式操作系统(Embedded OS) 10.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Personal Computer OS) 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它们在管理程序的控制下相互穿插地运行。 操作系统的特征; 1.3.1 并发(concurrency) 1.3.2 共享(sharing) 1.3.3 虚拟(v irtu al) 1.3.4 异步性(asy nchronism) 操作系统的功能: 1.4.1 处理机管理 1.4.2 存储管理 1.4.3 设备管理 1.4.4 文件管理 1.4.5 用户接口 第二部分 进程管理 前趋图的作用: 是一个有向无循环图,记为DAG(Directed Acy clic Graph), 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 程序顺序执行和并发执行的特征; 顺序执行:1.顺序性2.封闭性3.结果的可再现性 并发执行:1.间断(异步)性:2.失去封闭性:3.不可再现性: 进程的概念和特征、进程的基本状态及转换; 在多道程序设计的环境下,为了使程序能并发执行,并描述和控制并发执行的程序,必须引人新的概念--进程。 结构特征:程序段、数据段和进程控制块(PCB)(也称进程映像, 进程要素)构成进程实体;通常所说的创建/撤消进程实体,实质上是创建/撤消其PCB 动态性:进程的实质是进程实体的一次执行过程,是动态的。 并发性:多个进程实体同时存在内存中,能在同一段时间内同时运行 独立性:各进程的地址空间相互独立,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