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客观原因、基础条件的再探索王洪春一、理论依据社会保障制度在当今世界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总结、归纳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原因,以便更好的研究社会保障理论,推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福利国家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构成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直接的、最有力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二者的影响下,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了飞速的发展。据考查,福利国家的思想萌芽早在世纪后期就出现了(参见下文),但是,英文的'‘福利国家”()一词,出现的较晚,并且是来源于德文的。这一词是德国右翼批评家用来形容年代的德国社会民主魏玛共和国的,是作为贬义词使用的。此后,该词最早是牛津大学教授齐默恩()经济学家乔治・舒斯特爵士()译成英文,他还特意说明:“我用'福利'国家一词,是淡化'强权'国家独裁者的影响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表明他们自己也要为其人民创造福利”。再往后,福利国家的思想又被英国英格兰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市的大主教威廉・邓普()所利用,并因他在年出版的《公民与教民》,也有人翻译为《公民与教徒》)一书使用“福利国家”而得到普及。他依据和在字形和读音的相似之处,巧妙而生动地提出,应该由(福利国家)来代替纳粹德国式的(战争国家)。这位大主教说:德国是一个,我们要用代替。(,)不过,应当指出的是:我们国内许多学者在谈到福利国家论和福利经济学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理论贡献时,往往不加区别的把这二者混为一团,实际上,福利国家理论与福利经济学有共同点,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的理论贡献也有所侧重。主要共同点:第一,它们都主张建立一种能够更好地提高人们福利的制度,尤其是提高和保障低收入人口群体的福利。第二,国家应当承担起提高公民福利的责任。主要联系:福利国家论与福利经济学互相影响。首先,作为福利经济学的鼻祖——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英国改良主义经济学家(,,〜)的“最大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李珍,:〜)而霍布森的经济思想主要是福利国家思想,不是福利经济学思想。其次,福利经济学的出现,又反过来为后来的福利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形成,为福利国家的真正建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主要区别:第一,在提出的时间上有区别。福利国家的思想的出现可能要比福利经济学的出现早一些。过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