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基于卓越计划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基于卓越计划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是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其培育模式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工学”作为工科非电类专业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配合中国民航大学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对非电类卓越班的“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希望以此来满足培育学生在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这两个方面能力的需求。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电工学;教学改革;理论分析;工程实践 作者简介:张红颖(1978-),女,天津人,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孙毅刚(1963-),男,山东汶上人,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教授。(天津 xxxx)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XX)06-0062-01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推动,迫切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如何培育出真正优秀的工程师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XX-20XX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进展规划纲要(20XX-20XX 年)》,教育部于 20XX 年 6 月启动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改革项目,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促进高等教育面对社会需求来培育人才,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进行强化培育;并使得所培育出的人才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经济社会进展的需要,为我国沿着新型工业化进展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电工学”作为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应用的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其内容丰富,涵盖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等方面的知识,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在高等学校工科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1]为了配合中国民航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实施的“卓越计划”,“电工学”的教学也要朝着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向不断进展,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各项综合素养。[2]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要对卓越工程师进行着重培育,笔者考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中能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