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学生就业法律问题探究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学校的就业创业法律教育内容滞后于社会的进展。学生在学校接触涉及就业与创业指导类的课程较为普遍,对就业技巧、就业准备及职业适应等内容的阐述比较重视,如简历的编写、面试过程中的问题、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等,但在对待毕业生在劳动合同的解读、签署中的注意事项,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条文甄别,就业创业方面需要了解的基本法律解释方面的问题则涉及很少。因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任课老师往往不是企业一线的 Hr 或相关机构专业人员,很难接触社会上最新最快的就业法律问题的案例,备课方面只能以书本内容为主,以学生就业过程中反馈经验的总结为辅助,尚未接触太多实践中才能遇到的法律违规案例,不能及时指导学生在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该如何解决,找哪个部门协调,有些授课老师平常不注意搜集积累案例,课程中所讲授的法律案例都是以往教科书上的典型,有些略显陈旧,涉及网络、电信诈骗、传销陷阱等新兴法律案例不多,细节内容也不够,如有的学生在网络上找到了适合自己专业的招聘信息,却没有对招聘信息中的一些明显虚假的细节进行推断甄别,精心准备面试之后却落入了传销组织的骗局,被救出后才恍然大悟,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使得其他学生得到警示。这说明我们的法律普及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社会支持力度不够,就业及创业法律教育联动性不足。就业及创业法律教育因其特别的专业性、实践性要求,更需要进行合作教育,利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资金、政策等优质资源与高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从而全面推动就业及创业法律教育的深化进展。(二)就业过程中涉及的法律类内容未引起学生足够关注。在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签署过程中,由于学生并未真正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对涉及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文并不了解,学生一直在校园里学习生活,相对较为单纯,自身的合法权益一般不会受到侵害,很多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运用法律思维来解决问题,由于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导致大学毕业生对就业法律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公平与平等理念。在进行求职的过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程中,很多学生往往只追求成功就业,却忽略了自身合法权益[1]。所以当这些学生走向社会,面临选择后,无论是在自身遵纪守法方面,还是应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时,都不能在第一时间予以规避,更缺乏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