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虫的餐桌倾诉大虫的餐桌倾诉 在喧闹拥挤的集市,遇见一大群又脆又有弹性,拌好各种香料的面包虫、蝉虫、蟋蟀和蚂蚱,运气好还能碰到清蒸出来有汤水的蜂巢幼虫,看起来如同一场没有贵重物品的展销会,可实际上这是泰国最有名的小吃——大虫子,大虫,虫子! 这些虫子不就是小时候我们撅着屁股满树林扑捉的玩伴们,每到夏蝉出现的季节最乐此不疲的爬上树捉几只叫得没完没了的蝉,用拇指和食指稍稍用力挤弄夏蝉的壳就会响起一波叠过一浪的“吱了”声。儿时时间从容地一去不返,偶见吉普赛式卖货人的挑担头挂着一堆草编小笼,花几毛钱买几只蝉就惊喜的想起童年的鎏金般的岁月。 有一年在云南最接近金三角的地区旅行时,好客的当地朋友邀约共进晚餐 ,当我在餐桌旁坐定等待美食出现,一盘盘油炸或爆炒的虫子就像变戏法似的摆上桌,我瞬间被惊愕得魂飞魄散。擅长劝解的朋友从文化到科学营养解释了傣族自古就有“吃蝉遗风,守灯待蝉”风俗。如鬼使神差,去了翅与足的蝉,用温暖的西红柿烧煨,入口的感觉美味极了,舌头在惊慌的瞬间得到安慰,西红柿的酸甜加上肉质的鲜嫩顿时忘记食材出处,只待咽下时才猛然想起吃的是虫子……吃蝉经历序写了后来去东南亚吃尽各种虫类的奇异经历,曾勾起浓浓怀旧感的大虫们,成为毫不逊色任何一道大菜的美食。 我们和食物的关系源自和食物的距离,想想那些和我们亲热无间的玩伴,在生活中逐渐消逝或被遗忘,只有将记忆拉得久远些,在父辈的小吃记忆中,一盘蚂蚱加些盐和八角就能炒出香飘十里的油煎蚂蚱,那个缺粮少食的年代,这也是餐桌上常见的美味肉食。当食材选择更多靠近猪牛鸡时,虫子在我们这一代的记忆中消逝,却在深受华夏文化影响的地区绵延。在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常能见到各种类型的虫类小吃,但只有泰国将虫子做得异常美味,甚至还有几个著名的食品加工厂专门生活各类昆虫罐头,软炸蝗虫、油焖蟋蟀、五香龙虱、酥脆蚕蛹、蚂蚁卵等……仅此而已还不能完全体现泰国美食的强大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力量,泰国农业讨论中心的几位食品学家还在讨论哪些虫子有什么营养,是否可吃,怎么吃法,适合哪些人吃。 我们对大虫的感情似乎更复杂些,或是儿时玩伴,或是电视机播放广告来福灵通通杀死害虫的恐怖记忆;时代变了,蓄备已久才呈上餐桌的蚕蛹、煎蝉和蛆虫充满喜悦的等待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客鉴赏,缺了这几道菜就配不成泰国美丽的美食系统。 都说大厨隐于市,这话在清迈一点也没错。清迈有...